张采萱摸摸他的头,看着孩子稚嫩小脸上的正色,心里摇摆不定是不是要告诉他实话。
说的还是银子的是,当面锣对面鼓的说清楚,不去的人家托人打听消息,每家多少银子,都须得家中亲自应承下来,等去的人回来了,这银子是必须要拿出来的。
得,看这样子,是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了。先前闹得最凶的妇人就不再说话了。
不待张采萱说话,他已经出门去牵了马车到后院开始卸,她一直沉默陪着,讲真,她有点慌乱,以往秦肃凛虽然不在家,但她心里知道,他就在都城郊外,虽然偶尔会出去剿匪,但每个月都会回来。如今这一去,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,或者说还有没有回来的那天。
见他如此,张采萱本来因为得不到秦肃凛消息而失落的心顿时就暖了起来,笑着道,你还小啊,不会带弟弟很正常。
听天由命吧。张采萱看着她慌乱的眼睛,认真道,抱琴,往后我们可就真得靠自己了。不能寄希望于他们了。这话既是对她说,也是对自己说。
村里人去都城架的是顾家和齐家的马车,有前面借粮食一事,虽说收了利息村里人差点还不上拿地和房子抵债,但到底没到那一步。于是,村里人好多人记得的都是顾家的人情了。上门借马车的时候也没有原先的惧怕,只觉得顾家是好人,大半会答应借。再说了,顾家还有顾书也在军营呢。
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张采萱心里就是止不住担忧。他不是别人,他是秦肃凛,是她的夫君,是孩子的爹,这个世上对她最好的人。
秦肃凛没接话,将扛着的麻袋放下,却并没有起身去外头卸马车,烛火下他认真看着她的脸,似乎想要记住一般,采萱,我要走了。
今天本来应该是秦肃凛他们军营那些人回来的日子,但现在他们整个军营全部拔营, 现在都不知道到了哪里,想要回来是不可能了。村口那边的人还是习惯过去,这一过去,人一多了,不知怎的就想要去镇上买东西, 刚好看到进文,就问他去不去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5